聚焦质量提升 深化内涵发展 奋力办好有人文科技特色的一流本科教育

来源:

发布时间:2024-12-27 点击:

聚焦质量提升  深化内涵发展

奋力办好有人文科技特色的一流本科教育

——在2024年学校本科教育教学大会上的报告

党委副书记、校长  盛明科


老师们、同志们:

人才培养是大学的根本任务和主责使命。本科教育教学是学校的立根之本、发展之基。今天,我们召开本科教育教学大会,主要任务是围绕新一轮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和“申硕”工作要求,汇集全校之智,凝聚全员之力,研究和部署学校教育教学内涵改革与高质量发展的思路、目标、举措和任务,推动形成大抓教学、狠抓质量的行动自觉和强大力量。

会议的主题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三中全会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回顾和总结学校第四次党代会以来学校本科教育教学工作所取得的主要成绩,分析当前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研究推进本科教育教学内涵式发展的思路与举措,着力改革攻坚,奋力谱写新时代学校本科教育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一、本科教育教学的改革进展与主要成绩

2021年以来,学校贯彻落实立德树人使命,主动适应高等教育发展新形势,着力强化人才培养中心地位和本科教育基础地位,奋力推动本科教育教学高位统筹、系统谋划、纵深改革、全面发展,教育教学改革和本科人才培养呈现出格局性变化,取得一系列突出成效,人才培养根基进一步夯实。

(一)立德树人,改革创新。学校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深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深化内涵特色差异化发展,优化完善“三全育人”工作机制,持续推进思政课改革创新,健全课程思政改革建设工作体系,着力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取得积极成果。学校现有省课程思政示范课程6门、优秀教学团队6个,在全国高校外语课程思政教学案例大赛、省级课程思政教学竞赛等比赛中荣获奖项20项。立项省级课程思政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研究项目19项。获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3项。

(二)优化布局,服务地方。聚焦国家和省市需求,持续加强专业建设,专业结构进一步优化。锚定湖南“三高四新”美好蓝图和娄底“材料谷”建设,坚持“突出应用、集群发展、培育特色、提高质量”的建设原则,调整专业结构,优化专业布局,建立专业动态调整机制,引导专业对接产业加强内涵建设。停招本科专业7个,新增人工智能1个本科专业,招生本科专业调整到47个,专业结构与国家需求、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匹配度进一步提升。2021年来,新增2个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3个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2个省级现代产业学院。

(三)课程建设,优质示范。持续开展一流课程建设,校企合作共同开发课程资源,鼓励教师把科研成果、行业企业新技术融入教学内容,探索研究性教学模式改革,激励教师按照“两性一度”金课标准建设一流课程。四年来,共获批国家一流课程1门、省一流课程43门、省精品在线开放课程3门。以“四新”建设项目和教学改革研究项目为引领,获省级教学成果奖6项,获省级新工科、新农科、新文科项目6项,省级教学改革研究项目101项。

(四)以赛促教,提升能力。健全赛培融合教学能力提升机制。以分享、创新、提升为导向,重点建设“老中青、传帮带、师徒制”的专业核心课程教学团队,通过经验交流、讲课比赛等形式,传播先进教学理念,激发教师潜心育人积极性。教师获全国教学创新大赛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省级教学创新大赛一等奖2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3项;湖南省课堂教学竞赛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3项。2人荣获“教学能手”。

(五)产教融合,实践育人。按照“专业对接行业、实训扎根基地、科研结合产学、项目推进创新”的育人理念,加强校地、校企、校所等之间的合作,强化在科技攻关、项目开发、产品研发过程中培养应用人才。不断完善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模式,优化应用型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大力推进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加强一流实践教学条件建设,推动人才培养走深走实。获批6个省级校企合作创新创业教育基地、78个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毕业生毕业去向落实率稳步向好,就业创业工作实现了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双满意的效果。

(六)加强监督,改进学风。学校出台了《进一步加强本科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实施办法》,构建了较为完善的本科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有力保障了人才培养工作的高质量运行。组织开展了领导干部定期听课看课、校院两级教学督导随堂听课随堂打分、学生期末评教等活动,严格执行校院两级日常教学巡查制度,充分运用信息技术开展“全过程、全天候、全覆盖”的课堂教学质量监管。开展了“教学质量提升月”和“卓越学风”等活动,学生学风显著改进。

(七)保障投入,改善条件。持续加大教学投入,不断改善教学条件,育人环境持续优化。学校在财力紧张的情况下,多渠道筹措办学经费,坚持“经费优先教学”“教学经费稳步增长”的原则,逐年加大对教学及设施设备的投入。按照“紧运行、保重点、促发展、重绩效”的原则教育教学年度预算,强调“支出预算突出教学中心地位”。本科教学经费支出逐年增长,有效保障了本科教学工作需要。

学校本科教育教学成绩的取得,是党委领导班子励精图治、团结拼搏的结果,更是全校师生员工同心同德、苦干实干的结果。四年来的实践证明,学校教育教学之所以取得显著成绩,最根本的经验是:坚守住党对育人工作的领导这一根本点,强化各级党组织对教育事业发展的引领。强化党委对办学治校、人才培养工作的坚强领导,充分发挥把方向、管大局、做决策、抓班子、带队伍、保落实的领导作用,以高质量党建赋能本科教育教学高质量发展。把握住办学定位和现实需求这一结合点,纵深谋划和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坚持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核心,紧紧围绕学科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模式、课堂教学改革等深化改革,加强内涵建设,为本科教育教学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站稳好依靠师生和促进发展这一落脚点,凝聚教育教学发展的强大行动力。坚持将学校事业发展与师生个人发展有机融合,激发广大广大师生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学校本科教育教学持续发展凝聚共识、汇聚力量。这些都是我们在今后工作中必须一以贯之、牢牢坚守的!

二、当前本科教育教学面临的新形势和存在的问题

当前,学校本科教育教学迎来高等教育在教育强国强省战略背景下蓬勃发展的新机遇,地方应用型高校和师范教育在高等教育布局中地位愈发重要的新机遇,办学提档升级驱动高质量发展的新机遇。同时,受制于观念、能力、制度、行动层面的短板,学校本科教育教学还存在专业布局前瞻不足、教学运行管理不严、教师教学科研能力不高、资源支撑保障性不力等一系列挑战与难题。

(一)深刻洞察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大势

经验证明,高等教育发展水平是一个国家发展水平和发展潜力的重要标志。环顾全球,世界高等教育发展趋势显示,一流大学普遍将本科教育放在学校发展的重要战略地位,将培养一流本科生作为学校发展的坚定目标和不懈追求。越是顶尖的大学,越是重视本科教育!本科教育被这些大学视为保持卓越的看家本领和制胜法宝。当前,世界各发达国家大学把人才培养的本质职能进一步强化,“回归本科教育”已经成为国际高等教育的共识和趋势。哈佛、斯坦福、MIT等超一流大学纷纷回归本科教育,启动本科教学改革。

还要看到,世界政治经济格局深刻调整、出生人口结构变化、数字化和人工智能迅猛发展,对世界高等教育、中国高等教育、澳门十大赌博正规官网教育教学发展带来的深层变化:

——新经济、新技术、新业态迅猛发展,对大学毕业生的素养、能力、技能提出新需求,内涵和侧重点发生变化,对传统人才培养和模式提出挑战;

——高等教育成本与收益之间的矛盾升级,教育回报率下降;

——数字时代高等教育面临转型的挑战,数字原住民一代加速教育变革;

——低生育率造成未来生源争夺日趋激烈;

——耗时更短的课程和学位更受青睐,社会倾向于追求微认证、能力导向型教学、微学位等新兴学习模式,高等教育竞争呈现出无界化趋势。

——终身学习的需求对高等教育未来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二)精准理解我国高等教育的战略部署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并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部分,对教育、科技、人才进行“三位一体”统筹安排、一体部署,强调“加快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大学和优势学科”“健全新型举国体制,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这些部署深刻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对强国崛起规律、对当今新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时代特征、对未来世界发展大势的深刻洞察和把握,这也对高等教育提出了更高要求、更大期待。

2018年,教育部召开全国本科教育大会,随后印发了《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提出以“回归常识、回归本分、回归初心、回归梦想”为基本遵循,激励学生刻苦读书学习,引导教师潜心教书育人,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

2019年,教育部印发了《关于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意见》,启动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和一流本科课程建设“双万计划”,谋划打好全面振兴本科教育攻坚战。

2021年,教育部印发《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实施方案》,强调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进评估分类,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以评促强,推动构建自觉、自省、自律、自查、自纠的大学质量文化。

2023年,教育部等五部门关于印发《普通高等教育学科专业设置调整优化改革方案》,推动高校积极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深化学科专业供给侧改革,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建设高质量高等教育体系。

2024年,教育部提出部署构建高质量高等教育体系的“一二三四+N”主要任务,加快推进高等教育改革创新,全面提高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质量。

同时,教育评价综合改革也一直在推进,强调要强化人才培养中心地位,淡化论文收录数、引用率、奖项数等数量指标,突出学科特色、质量和贡献。探索建立应用型本科评价标准,突出培养相应专业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

(三)准确把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人才需求

12月10日,省委省政府下发了《湖南省高等院校布局优化实施方案》《湖南省高等院校学科专业优化实施方案》文件。部署实施“五个一批”“五个计划”重点任务,全面提升高等院校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能力,着力培养战略人才、急需紧缺人才和高素质技术人才,为实现“三高四新”美好蓝图、加快建设教育强省提供人才智力支撑。这对学校高质量发展和人才培养提出了新要求。

扎根湖湘大地,服务湖南“三高四新”美好蓝图,是澳门十大赌博正规官网在内的湖南每一所高校的使命追求。因此,遵循高等教育发展规律,以服务国家战略需求和区域、行业发展需求为导向,以全面提高本科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及时调整学科专业布局,规范专业管理,优化专业设置,强化专业建设,逐步形成结构更加协调、特色更加彰显、优化调整机制更加完善的本科专业发展格局,加大优质适配人才培养力度,提高高水平应用型人才培养能力,既是澳门十大赌博正规官网发展面临的空前的压力、空前的挑战,也是空前的机遇,亟待全校上下达成共识,铆足力量,攻坚克难,实现高质量发展。

(四)科学研判学校本科教育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教育理念相对滞后。本科教育教学中心地位还不牢固,“以本为本”“四个回归”等理念的贯彻不够到位。一部分教师投入教学的精力不足,转方向、建课程、提层次的积极性不高,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方式陈旧,“金课”不金,“水课”安然坦然,课堂教学死气沉沉、学生抬头率低等现象仍然存在。校地、校企合作单位数量持续增加但共建力度不够、协同育人程度不高。以学生为中心、以成果为导向、持续改进质量保障的理念尚未建立,一些教师对教学巡查、教学评估仍有抵触情绪。

——专业结构不够合理目前澳门十大赌博正规官网在招本科专业47个,涵盖10大学科门类,其中,理工农类专业22个,占比46.8%,理工农类在校生占比47.2%。这一专业结构和布局存在的问题有:一是理工农类专业占比不高,招生规模不大;理工农类专业多为传统专业,新工科、新农科专业占比较低;二是学科专业结构与地方产业结构匹配度不高,特色专业、优势专业数量较少,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不足;三是专业动态调整和内涵发展还不到位,专业认证工作进度严重滞后。

 ——师资力量相对薄弱。一是高水平学科专业带头人和教学科研团队比较少,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比例还不高,教师整体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有待提升;二是“双师双能”型、具有工程背景和行业背景的教师人数还不够;三是教师队伍的学科专业结构不均衡,新建专业生师还比较高。

 ——教学经费不够充足一是生均教学日常运行支出、生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生均本科实验经费、生均本科实习经费等,虽基本达标但与全国常模相比还有不小差距;二是教学资源虽基本满足本科教学需要,但部分资源,如开放实验室、智慧教室等建设还不够,还不能满足新工科、新农科建设和数字化教学需要;三是不同专业经费投入和条件建设相差较大,部分新专业还需加大经费投入和建设。

——质量意识不够牢固近年来学校构建了“三位一体”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但在制度建设和运行机制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学校层面有漏洞,基层学院实施细则还不完善,统筹协调和联动机制还没有完全建立;二是人才培养关键环节的质量标准还不完善,教学质量意识还没有在全体教师中普遍形成,有些制度落实不力;三是质量管理重心下移不够,二级学院质量管理主体意识不强,未能充分发挥基层教学组织的教学质量监控功能;四是质量文化制度建设还不完善,质量文化氛围还不够浓厚。

三、深化本科教育教学综合改革的主要任务

当前,我们要以“等不起、慢不得、坐不住”的紧迫感,紧紧抓住学校发展的有利形势,直面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主要问题,梳理好教育教学改革的基本思路,落实好推进教育教学更高质量的行动抓手,完善好教育教学工作的保障机制,完成好师范专业认证和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两大攻坚任务,全面推动人才培养改革创新,为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夯基筑本。

(一)坚持党对本科教育教学的全面领导

始终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加强党对教育教学工作的全面领导,是办好教育的根本保证,也是加强本科教育工作、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保证。

1、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坚守学校意识形态主阵地,始终保持办学方向与正确的价值观同向同行。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夯实本科教育教学中心地位,立足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聚焦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

2、强化以本为本理念导向。进一步健全完善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教育教学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格局。把教育教学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学校定期研究教育教学工作,加强顶层谋划,推进任务落实,加强督导指导。从学校精神文化、体制机制、资源配置、制度规范等多个维度,把狠抓本科教育教育内化为教职工共同的价值追求、使命责任、行动自觉,贯通于改革发展全过程,贯通于学校工作的各个环节。

3、塑造“三全育人”格局。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本科教育体系,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习实践等本科教育的各环节,着力在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加强品德修养、增长知识见识、培养奋斗精神、增强综合素质上下功夫,尽快建成高水平的本科教育体系。
  4、构建“大思政”格局。以思政课程建设和课程思政为抓手,以思想引领和价值观塑造为目标,将立德育人的内涵落实在课堂教学主渠道,促进课程思政理念、目标任务、内涵要求落地生根,形成专业课教学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紧密结合、同向同行的育人格局。大力实施党建和教育教学“双带头人”制度,树立标杆院系、样板支部,全面推动党建工作提质增效,实现党建工作与教育教学工作深度融合、同频共振。

(二)坚持“五育并举”构建高质量本科人才培养体系

实施新时代立德树人“五育融合”工程,做好新时代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育人工作,构建高质量本科人才培养体系。

1、以德树人,构建思政教育新格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创新思政课教学模式,充分发挥思政课的育人主渠道作用。科学设计课程思政教学体系,完善课程思政建设评价,推进课程思政建设融入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和课堂教学,全面推进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建设,构建全校上下共同参与的“大思政”工作格局。

2、以智为本,打造教育教学新优势。坚持以“四新”建设为引领,以专业优化、课程提质、模式创新为抓手,全方位推进教育教学综合改革,着力培养学生跨界思维、知识迁移和实践创新能力。

3、以体为重,探索以体育人新模式。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构建以公共体育课程为基础、以日常锻炼和体育竞赛为抓手的“大体育、全过程、一体化”的体育育人新模式,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

4、以美为贵,营造向美而行新氛围。积极整合校内外美育教育资源,构建“课程教学、文艺实践、校园文化”三位一体的美育体系,充分发挥学校音乐、舞蹈等专业优势,成立大学生艺术美育中心,面向全体学生开展艺术美育教育。

5、以劳为基,建构多元形式新平台。落实《澳门十大赌博正规官网劳动教育实施方案》,构建以课程教育为主要依托,以实践育人为基本途径,以劳培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以劳促创的劳动育人体系。

(三)坚持以“四金”建设构筑一流人才培养的“四梁八柱”

实施专业优化升级工程,以人才现实急需为导向,由被动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转变为主动深度融入,打造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新高地。

1、建好“金专”,筑牢人才培养基本单元。瞄准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主动服务国家战略、湖南“三高四新”美好蓝图和湘中地区优势产业需求发展专业。促进学科专业相互支撑、协调发展,持续强化专业特色、优化专业结构,增强专业的核心竞争力。围绕湖南4×4产业体系和湘中区域重点产业布局,推动本科招生专业数量稳定在40个左右,理工农类专业占比提升至55%以上,理工农类学生数占比不低于55%,推动优势特色专业集群建设。推进专业认证工作,严格按照专业认证标准,稳步推进工程教育、师范教育专业认证工作。

2、上好“金课”,赋能人才培养主要阵地。积极推广小班化、混合式、翻转课堂等教学改革,构建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从课程的课程类型、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评价方式、教学条件等维度制定金课建设标准,聚焦通识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与专业核心课进行“两性一度”金课建设改革。落实“考后抽测”制度,严把金课质量关。对国家级和省级一流本科课程、精品在线开放课程、课程思政示范课程等优质课程,要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赋能提质升级,加大“两性一度”金课的建设力度。力争5年左右建成50门左右具有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度的“金课”,淘汰一批低阶性、陈旧性和不用心的“水课”。探索新型教学模式和未来学习方式,促进智能技术与教育教学及科学研究的深度融合,以数字化手段赋能人才培养,探索开展智慧课程建设,分三年立项建设20门左右智慧课程。打造10门左右的精品通识教育类课程。

3、写好“金教材”,提供人才培养优质教本。完善激励政策,鼓励和支持学术水平高、经验丰富的教师投身教材建设,提高教材编写质量。立足应用型人才培养定位,促进校企深度融合,将行业企业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案例引入教材,进一步增强教材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鼓励教师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开发数字化新形态教材。力争五年左右开发符合课程教学大纲、体现办学特色的高水平校级规划教材25部左右。

4、锻造“金师”,培育人才培养引路人。实施一流教师队伍建设工程,将出台《基层教学组织管理办法》《优秀教学团队建设管理办法》《青年教师导师制实施办法》《本科教育教学荣誉体系设置与管理办法》等文件,建立健全师资队伍建设体系。培育积极学习践行中国金师与教育家精神,具有过硬的政治素质、精湛的业务能力、高超的育人水平,学生锤炼品格的引路人、学习知识的引路人、创新思维的引路人和奉献祖国的引路人。锻造传道授业解惑的“四有好老师”和教书育人的“大先生”。

(四)健全改革赋能本科教育内涵发展长效机制

实施教改提质增效工程,以改革为动力,以质量提升为目标,推进质量长效机制建设,坚定不移走本科教育内涵发展道路。

1、深化以提质增效为导向的综合改革,推动管理重心下移和释放基层活力。深化学校本科教育教学“放管服”综合改革,分类统筹、分层管理,利用目标管理和二次绩效工资分配,放权给二级学院。按照学校出总则、部门出办法、二级学院出细则的路径,将教职工绩效核拨至二级学院进行二次分配,进一步激发二级学院办学主体活力。深化二级学院收入分配的自主权改革,充分调动基层组织和广大教职工的积极性。进一步理顺校院责、权、利关系,明确教学质量管理职能,充分发挥学院在教学质量管理中的主体作用,形成办学特色优势。 

2、完善以内涵发展为目标的资源配置改革,强化对重点重大与优势特色的支撑保障。优化资源配置机制,努力打造“现代农业”“先进材料与新能源”“智能制造”“电子信息”“文化旅游”等若干特色优势专业群。强化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省级现代产业学院、省级教学团队、省级教学成果奖等重点方向、重大任务、中心工作的支撑保障作用,完善多元化投入体系,坚持专项支持与重点扶持相结合,采取差异化支持策略,加强政策协调配套和财政资金统筹,从政策导向、师资力量、实验设备、资源配置、经费安排和绩效评价等方面综合推进。

3、深化以制度建设为基础的依法治教,着力推进教育教学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立健全完善教育教学管理制度,根据国家高等教育发展改革和国家教育教学评估、专业认证评估、专项检查评估等的要求,定期梳理教育教学质量管理制度,做好“立、改、废”工作。及时完善教学质量管理制度和教学运行工作程序,为教学质量管理的规范化运行提供制度保障。健全教学事务运行责任制,对学校教学责任事故精准科学问责,提高对教育教学行为的监督管理水平。

(五)积极探索创新创业实践育人新模式

实施校企合作育人工程,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完善实践教学育人体系,推动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实践紧密结合,深度融入培养全过程,不断增强学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

1、建机制,强化创新创业实践育人保障。从体制机制、培养模式、师资队伍、平台基地、研究实践、社会服务六个维度打造创新创业示范体,进一步完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建立实践育人评价反馈机制,完善实践育人工作体系,构建起实践育人的长效机制。

2、抓课程,深耕创新创业实践育人阵地。打造创新创业通识教育+技能培养+创业实践与孵化三阶递进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坚持产、教、学、研相结合,开发一体化课程资源,注重课程内容与行业标准、生产流程等有效衔接,组织学科带头人、行业企业优秀人才共同开发课程教材和案例库,加快创新创业教育优质课程资源建设。

3、强队伍,提升创新创业实践育人能力。着力打造专兼结合的创新创业教育教师队伍。建强校内教师队伍,强化全程指导,打造经费支持、专家指导、竞赛锻炼的培养模式,通过赛、训、帮、结等方式,从立项、实施、成果转化等方面进行全方位指导,推进教师创新创业教学能力提升工程。

4、搭平台,拓展创新创业实践育人载体。聚焦产业需求,推进校内外育人体系融合贯通、育人资源汇集整合,为学生创新创业实践铺设更多“黄金跑道”。建立包括勤工俭学、志愿服务、公益活动、实践调查、生产劳动等形式的实践教育体系。持续推进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注重校企、校城共创,加强多方联动,搭建深度协同创新平台,形成符合应用型人才培养需求的有效实践育人平台。

5、重实践,突出创新创业实践育人成效。统筹校内外教育资源,推进科教融合,使国家级、省部级学科竞赛获奖质量不断攀升,赋能成果转化,力争孵化一批高质量创业成果,提升实践育人的深度和广度,助力敢闯会创。

(六)凝聚本科教育教学质量保障的强大合力

实施质量保障提能工程,整合资源要素,营建文化氛围,建立健全本科教育教学质量保障体制机制。

1、建设教学质量文化。强化本科教育教学质量意识。树牢科学的质量观,以质量求生存,以质量谋发展,在广大教职员工中强化质量就是生命线的意识,形成人人理解、人人关心、人人参与教学质量保障的良好氛围。坚持本科教学质量保障的全程性,建立质量保障长效机制,实现人才培养工作有规划、有措施、有落实、有保障。加快形成质量保障制度体系,构建自觉、自省、自查、自纠的大学质量文化,把其作为推动学校不断前行、不断超越的内生动力,将质量意识、质量标准、质量评价、质量管理等落实到教育教学各环节,内化为师生的共同价值追求和自觉行为。将教学质量保障各项工作落细落实落深,充分保障本科教育教学质量,助推学校事业向上向好发展。

2、建立健全教学质量标准。结合高等教育发展规律和国内外人才培养发展趋势、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等,进一步明晰学校办学定位、教育理念,进一步完善人才培养总目标和教学质量保障总要求。学院根据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学科专业特色和实际,充分发挥专业负责人作用,明确专业教学质量核心要素,科学研制人才培养方案,并确保方案落地实施。要充分考虑人才培养各方面、各环节影响育人质量的因素,进一步加强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建立健全课堂讲授、实验实践教学、毕业论文与设计、课程考核等环节及教学管理工作的质量标准,切实严格实施。

3、完善教学质量评价。加强教学自我评估,把握人才培养工作存在的薄弱环节,加强质量关键控制点和薄弱环节质量保障。实施学生评教、教师评学、同行评价、督导评价、干部听课评价、学生教学信息员制度等多元评价,不断形成多元评价合力。坚持学期初、期中、期末教学检查,推进试卷和毕业论文检查等常态监测,发挥对提升教学质量的作用。认真落实上级部门组织的本科教学审核评估和专项检查工作,以外部质量评估推动学校内部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建设。持续推进工科专业参加工程教育认证,力争所有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范围内的专业逐步通过认证,探索推进非工程类专业认证。定期开展在校生学习满意度评价、毕业生培养质量跟踪调查和用人单位访谈评价等工作。提升教学质量评价信息化水平,建立健全教学发展性评价信息平台。加强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完善校内本科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建立教学过程跟踪,定期或不定期对各类教学数据进行挖掘和分析,合理使用分析结果,更好地服务师生教与学。

4、强化教学质量反馈改进机制。调动教师、学生、专家、管理者和社会等多方力量,不断丰富信息来源渠道和采集手段,有效汇聚教学质量信息,包括生源质量、学籍成绩、就业质量、教学督导信息、学生信息反馈、师生座谈会等。及时分析教学常态评价和各类满意度调查数据,吸纳师生对学校教育教学的意见与建议。将教学核心数据作为学校对学院本科人才培养目标责任管理与绩效考核、招生计划制订和教学资源配置的重要依据。完善教学质量监督反馈持续改进机制。将教学质量信息的反馈与改进作为教学质量保障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保证“检查有通报,评价有反馈,整改有落实,落实有核查”。在教学评估、督导、日常检查等过程中强化跟进监督,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持续监控,对于相关整改落实工作保持跟踪督导,形成教学质量信息采集利用的闭环,保证教学质量的持续改进与提高。

5、优化激励约束机制。完善本科教学激励机制,健全本科教学荣誉体系,创新教学激励方式。把参与教研活动,编写教材、案例,指导学生毕业设计、就业创业、社会实践、竞赛展演等计入工作量。加大教学工作奖励力度,把课时量、教学水平统一考核,并作为职称晋升的重要标准,推动各类教学建设、教学改革、条件保障等资源,不断向教学一线教师倾斜,充分调动和激发广大教师投身教学、潜心育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严格执行教学管理规章制度和各环节教学质量标准,并对执行情况进行跟踪检查。坚持把师德师风作为第一标准,强化教师思想政治素质考察,推动师德师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加强教学质量评价,突出教育教学实绩,把认真履行教育教学职责作为评价教师的基本要求,落实教授给本科生上课基本制度。将教师教学工作考核评价作为教师年度考核、聘期考核、评优评先、出国研修、岗位聘任、职称评聘、绩效发放、续聘合同等的重要依据。强化教学秩序监控,加强教学异常的认定与处理,严格教学事故处理。

老师们、同志们!本科教育教学是学校的立命之本、发展之基。一流的本科教育,是贯彻办学新理念的核心任务和重要基础。面对学校发展的新挑战、新机遇,我们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不断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和人才培养质量,培养更多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我们要在学校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守正创新,踔厉奋发,以“不进则退”的危机感、“时不我待”的紧迫感、“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圆满完成新一轮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工作与建设任务,为早日建成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高校而努力奋斗!

谢谢大家!

Baidu
sogou